《视野》第二十一期就要和读者见面了,这一期的我们的视点是“呐喊”。
鲁迅,一个在我们课本里占据重要地位的作者,我们跟着他的文章,想象过他笔下少年闰土的样子,笑噱过孔乙己的长衫,还对阿Q的生平百味杂陈。
《呐喊》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,包含了他最负盛名的篇章,从《狂人日记》到《阿Q正传》,正是这些文字让鲁迅成为了世人广为人知的那个鲁迅,书中那些角色发出的声音,也被认为汇成了那个时代的“呐喊”。
我们学习过鲁迅的很多文章,听老师分析鲁迅的文章,讲鲁迅的生平,但,一个人越是耳熟能详,事实上我们对他越是陌生。鲁迅就是这样的例子。
陈丹青说,鲁迅逝世后的20年,“鲁迅话题”为民族革命问题所缠绕;到80年代初,“鲁迅话题”又成了“政治话题”;后来,“鲁迅话题”挪进了学术领域;90年代迄今,“鲁迅话题”开始进入了沉默、回避、冷淡的戏剧性过程。
鲁迅在不同的时代,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标签,呈现出不同的形象——被不断定义的鲁迅,其面貌往往并没有变得更清晰,甚至还被不断地遮蔽。正因为名声煊赫,正因为地位尊崇,我们对鲁迅的感知,甚至比他笔下的看客更为麻木不仁。
关于鲁迅的描述一直在变,但真实的鲁迅,从来没有变过。他的性情文字确实很复杂,但又比人们所认为的要简单。
这期视点的文章,同样也是各个作者对鲁迅的看法,他们眼中的鲁迅,当然各有各的局限,但他们的文字,绝不是有意在给鲁迅塑像。
我们需要再一次认识鲁迅,在此之前,我们要忘记他的任何头衔与评价。
我们需要再一次来到眼下这个秋天,在此之前,我们需要忘记一切草木摇落的篇章。
在本期,我们还可以去看看《大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课了?》,在秋天《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》,思考一下《为什么高铁的一等座不招人喜欢》。
另外,《视野》小程序已上线,长按下方二维码,精彩莫要错过!
《视野》聚焦中学教学、聚焦教材、聚焦升学深造、聚焦综合素质、聚焦新科技革命。实乃中学生及家长的良师益友,更是你手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提升指南!
《视野》是所大学校,每篇文章一堂课!
订阅电话:0931-2141998